“无限未来”学术论坛 | 太赫兹时域光谱、被动成像和生化传感技术研究

发布者:何万源发布时间:2025-08-26浏览次数:10

报告题目:太赫兹时域光谱、被动成像和生化传感技术研究


报告人:赵国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时间:2025年8月27日 14:30-16:30

地点:九龙湖校区信息大楼1129会议室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近年来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太赫兹成像技术、太赫兹传感技术和太赫兹超材料与功能器件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进展。简要介绍我们在太赫兹时域光谱仪研发方面的工作,介绍光电导天线、半导体表面辐射太赫兹波、偏振分辨的太赫兹探测和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介绍我们在主、被动太赫兹成像技术以及太赫兹安检仪研发方面的工作进展,介绍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太赫兹超表面设计、机理分析及其传感技术研究进展。介绍太赫兹超材料在太赫兹功能材料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介绍基于功能基元序构人工微结构超材料的发展现状,接着介绍太赫兹传感技术的研究意义和重要性,最后重点汇报我们在基于功能基元序构的太赫兹超表面设计、机理分析和传感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探讨实现生化物高灵敏太赫兹传感技术的方法和路线,为开辟太赫兹传感技术提供参考。


专家简介:

赵国忠,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从事太赫兹波谱、太赫兹成像、太赫兹传感和太赫兹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先后主持过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与北京市各类项目16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在太赫兹光电导天线、半导体表面辐射太赫兹波、偏振分辨的太赫兹探测、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被动太赫兹成像技术、太赫兹人体安全检测与图像处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系统性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太赫兹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围绕太赫兹偏振器、太赫兹滤波器、太赫兹分束器、太赫兹透镜、太赫兹波前调制器件等应用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探索,针对这些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及可能改进的措施,发展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太赫兹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